概況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稱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紀有著400多年的輝煌,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名。 [56]
景點
|
涂門街位于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游、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余米的街道上,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臺、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
|
|
泉州東湖公園位于泉州城區東北隅,北望清源山,東眺靈山圣墓,南鄰城郊村舍,西聯商業大街,是號稱“鯉魚城”之鯉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勝景之“星湖荷香”的遺址。 |
|
安平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位于晉江安海鎮,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平橋位于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屬于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時十四年告成。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1961年安平橋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橋鎮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于清同治年間至宣統三年興建,F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府文廟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開元末,北宋太平興國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廟建筑群,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筑群,建筑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 |
|
開元寺位于泉州市鯉城區西街。該寺創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初名蓮花道場,武周天授三年(692年)為興教寺,唐神龍元年(705年)改額龍興,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為大開元萬壽禪寺。 |
|
崇武古城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臺灣海峽,亦稱“蓮島”,始建于1387年,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于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也是中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在洛陽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7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被稱為:“北有趙州橋,南有洛陽橋!
|
|
永春牛姆林,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的生態旅游區,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縣下洋鎮境內,距縣城70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 |
|
清水巖位于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旅游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圣旅游地。
|
|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云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
清源山是閩中戴云山余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勝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巖石,千姿百態,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
|
泉州天后宮位于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該宮是我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 |
|
黃金海岸度假村位于臺灣海峽西岸石獅市永寧鎮海濱,占地6000畝,海岸線12公里,與臺灣隔海相望。 |
|
西湖公園位于泉州市區西北部,緊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源山,總占地面積100公頃,水域面積82.28公頃,陸地面積17.72公頃。1999年以來,市政府先后投資2.3億元人民幣,建成市區西北片區滯洪排澇工程, |
|
深滬灣,一座風光旖旎的晉江小鎮,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滬灣全長6公里,位于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 |
|
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距泉州中心市區約25公里。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總面積25平方公里。是集宗教朝圣、游覽觀光、休閑娛樂、修學度假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福建省級風景名勝區,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水口鎮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從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飛流直下,水霧形成的虹霓霞霧,使你感到山嵐襲人。岱仙瀑布號稱“華東第一瀑”,它發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經過山勢雄偉的飛仙山峰,落差139米,分兩股飛瀉而下,東為岱仙瀑布,西為油漏瀑布。兩處交相輝映,格外壯觀。岱仙瀑布為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 |
|
永春雪山巖始建于唐代啟光年間(公元885年~888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雪山巖坐落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頂凹一湖寬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個由火山集塊堆積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蓮花座而得名,為閩南地區最高、建筑最具特色的佛教寺廟。 |
|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險峻,氣勢磅礴,有“閩中屋脊”之稱,是福建省境內的第二高峰,與臺灣阿里山遙遙相望。也是戴云山脈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縣赤水鎮戴云村。 |
